科研动态

佟玲教授等在玉米稳产节水方面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5-04-15

近日,实验室学术骨干佟玲教授团队在《大田作物研究》(Field Crop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Mild water deficit under reasonable dense planting ensures maize yield and improves water use efficiency by coordinating source-sink relationship》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增密种植和调亏灌溉对中国西北地区玉米源-库关系及产量的综合影响。

选用玉米品种先玉335,开展了为期两年(2020-2021年)的田间试验。试验设置了两个密度处理(D1:70,000株/公顷,D2:90,000株/公顷)和三个水分处理(W1:完全灌溉,W2:轻度缺水2/3W1,W3:中度缺水1/2W1)。

种植密度的增加提高了群体的源生产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总源供应量和总库生长量。与D1相比,D2密度下,W1和W2的干物质积累分别增加了10-20%和13-20%。在D2密度下,D2W2显示出最小的源-库差和最接近1的源-库比,表明更协调的源-库关系。D2W1和D2W2处理与各源-库关系指标表现出更强的相关性。在两个玉米生长季中,大部分情况下各处理均不需要再动员吐丝前积累的碳水化合物。

本研究认为,在高种植密度(D2)下,轻度水分胁迫(W2)促进了源-库关系的平衡。虽然D2W2的产量略低于D2W1,但它有效地改善了WUE和IWUE。无论是从源库平衡的角度,还是追求节水稳产的目标,D2W2都有一定的优势,更好的发挥了调亏灌溉的作用。

图1 2020-2021年各处理产量构成要素

图2 2020-2021年各处理下玉米的源-库活性

图3 2020-2021年各处理玉米WUE(a)和IWUE(b)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佟玲教授为通讯作者,博士生马一宁为论文第一作者,康绍忠院士、杜太生教授、丁日升教授、已毕业硕士生杨胜举共同参与了本研究工作。本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900503)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cr.2025.109888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