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研究中心

联合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哈萨克国立农业研究大学中哈旱区高水效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4-12-11

2024年7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并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会议期间,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双方代表团签署了31项重要协议。其中,第26项为哈萨克国立农业研究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之间关于建立哈萨克斯坦-中国沙漠地区高效用水国际实验室的协议。

“中哈旱区高水效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将聚焦两国水资源高效利用问题,探索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整合两国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优质资源,发挥各自优势,解决哈萨克斯坦农业用水最关键的科研技术问题,推动两国政府建设中哈节水农业示范园,搭建培养两国农业领军人才的长效合作平台。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亚五国山水相连,30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绵延着人类历史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统计,中亚五国人均耕地面积0.52公顷,相当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6倍。但是,由于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水利设施陈旧老化,中亚50%至80%的淡水消耗因灌溉系统缺乏而被浪费。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东连中国,是世界最大内陆国,境内沙漠和半沙漠区域占到全部国土面积的60%左右。同时,地广人稀的哈萨克斯坦有着大量耕地,但农业发展一直受限于干旱气候,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单产是该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2023年第八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农业部长会议上,哈萨克斯坦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巴格兰·别克伯夫曾介绍,当前,哈萨克斯坦农业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然而农业节约用水却成为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因此,现代化农田灌溉及土壤改良技术和节水技术的引进必须得到充分重视。”2024年6月12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京会见哈萨克斯坦水资源和灌溉部部长努尔詹·努尔日基托夫。会上,哈方希望学习借鉴中方治水理念和成功经验,持续深化水利领域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哈萨克斯坦水资源管理水平,这为中哈在水资源管理领域深化交流厚植了合作土壤。

在合作框架中,中国农业大学以走在前列的农业教育水平与扎实的理论基础,为高效用水国际实验室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助力提升中哈两国节水灌溉、盐碱地治理开发、农业机械等领域的科技与产业水平。大禹节水公司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平台建设作用,三方共同建设的联合实验室设有联合主任和项目办公室。在实行联合主任负责制的基础上,项目办公室设立在哈萨克国立农业研究大学,由该校负责联合实验室的日常运行管理。在合作协议中,除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旱区高水效农业知识与技术体系外,还有一点值得关注——打造哈萨克斯坦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区,开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促进中亚国家农业节水灌溉项目交流合作。